玻璃纤维在交通领域的应用范围甚广,包括轨道交通、汽车、航空军工、船舶等行业。轨道交通建设特别是高铁建设为玻璃纤维复合材料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当前我国正处在轨道交通建设的繁荣时期。2011-2015年计划投资超过1万亿元用于新建城市轨道交通。采用玻纤增强复合材料制造的枕木以及用玻璃钢制造的客车车门、座椅、墙板由于具有耐磨、耐腐蚀、轻质高强等优点,已在高速轨道交通领域得到了更多更新的应用。 目前,我国高速列车上应用的复合材料产品与车型为:“蓝箭”动车组及“中华之星”高速列车。“蓝箭”机车的车头盖是采用rtm工艺成型的前鼻端,手糊工艺整体成型导流罩;“中华之星”动力车的车头端盖是手糊成型。上述高速列车的一部分辅助件也采用了复合材料,如司机台仪表框、车门窗框、车顶罩、蓄电池箱等,目前还是较局限于车内装修装饰件、座椅和车头罩等。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玻璃纤维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交通领域是玻璃纤维下游应用市场中应用规模第三大的领域。根据统计,我国交通领域对玻璃纤维的需求占玻璃纤维产品消费量的16%左右,以此比例进行计算,2012年,我国交通领域玻璃纤维应用规模在68.9万吨左右,销售收入达到170亿元左右。
2001-2013年我国玻璃纤维在交通领域的应用规模(单位:万吨)
为了解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化进程中带来的问题,我国正处在轨道交通建设的繁荣时期,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市场。对于复合材料产业而言,这是一个崭新的、大有可为的应用领域。截止2013年末,我国有19个城市建成投运城轨线路87条,运营里程2539公里。2013年实际新增2个运营城市、16条运营线路、395公里运营里程。根据各个城市的规划,未来我国轨道交通建设的空间广阔,尤其是近期审批项目的逐步开工,未来两年或将进入第一轮建设高峰期。如果按照轨道交通(地铁、轻轨等)平均造价4亿元/公里来计算,每年平均投入超过2500亿元。